尽管“新经济”一词并不新,但它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第一次,由此引发国内外的广泛解读。
从普遍定义来看,“新经济”高速钻孔攻牙加工中心一般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,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,包括移动互联网、先进制造业、新能源等重要内容。广义上讲,“新经济”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内在转型升级的外化表现,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体现。
不仅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经济,在记者接触的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眼中,将创新驱动作为主要发展指标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的重大突破。在这背后,则是中国政府希望将新经济培育成中国发展新引擎的战略考量。
“互联网方面,大家现在已经在探讨一种可能性——弯道超车。”瑞穗证券(亚洲)首席经济学家、董事总经理沈建光称。“在新经济上,大家的起点相差都不太远,中国会借鉴一些发展经验,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经在走自己的路。”中信银行(国际)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师兼研究部总经理廖群对记者表示。
参考美国通过互联网、信息科技的发展走出上世纪70~80年代的“滞胀”,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“克林顿繁荣”,几乎主导了全球的产业革命。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,大力发展新经济,为中国追赶甚至“弯道超车”发达国家提供了可能性。

新经济将成重要增长引擎
“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,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,加快发展新经济。”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要推动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加快成长,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,建设共享平台,做大高技术产业、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,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。
事实上,“新经济”这三个字并非第一次从总理口中说出。此前,李克强与经济、农业界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,曾8次提到“新经济”。而就在此前的一个月里,他已经至少3次阐释“新经济”的内容和意义。
在谈到“十三五”时期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时,李克强说,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,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,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,形成新的“双引擎”,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、跃上新台阶。
不仅如此,在2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李克强提到,过去我们的政策主要扶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就地扩能,现在要提升政策的“边际效益”,让政策向新动能、新产业、新业态倾斜,大力发展“新经济”。他还指出,“新经济”里面制造业和服务业常常是混在一块的,设计、制造、营销一条龙。
对新经济引擎作用的判断已经得到了来自数据的支持。诸多数据显示,与创新有关的新经济是过去一年中国增长最快的领域。
来自Wind资讯的研究数据表明,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主要为新经济板块,其中突出的分别是非银行金融(78.08%)、传媒(24.69%)、医药生物(18.48%)、休闲服务(17.04%)、通信(13.46%)、计算机(12.26%)和电器设备(7.00%)等。
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3~2015年,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.4%,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.4个百分点;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分别增长9.9%和14.4%,增速分别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.6和10.2个百分点。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,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。国内外研究机构普遍认为,未来几年,新经济将显著改变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构成。如果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,这种发展趋势有望更为明显。